我们相信好的产品是信誉的保证!
致力于成为更好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AB罗克韦尔2198伺服驱动器
2198-H025-ERS是AB罗克韦尔Kinetix 5500伺服驱动器的型号。以下是该伺服驱动器的详细资料:
基本信息:
型号:2198-H025-ERS。
额定电压:240V AC(标称电压220V AC),适用于195-264V rms三相和324-528V rms三相。
输出电流:连续输出电流8.0A,峰值输出电流11.3A。
输出功率:在195-264V AC下为2.4kW,在324-528V AC下为5.1kW。
功能特点:
精确控制:通过闭环反馈系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多种通信协议支持:便于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集成。
内置安全保护功能和过载保护功能。
支持多种安装方式,如壁挂式、机柜安装式和地面安装式等。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装设备、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适用于需要精密定位、精确控制和高速运动需求的应用场景
2198-H025-ERS产品功能特点主要包括高性能、精确控制、高可靠性、灵活的通信选项以及强大的诊断功能。
高性能:2198-H025-ERS作为AB罗克韦尔Kinetix 5500系列伺服驱动器的一部分,具有高速响应和高精度定位能力。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设定的位置和速度,并能承受高负载和高加速度,适用于高要求的运动控制应用12。
精确控制:该伺服驱动器采用闭环反馈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电机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这使其能够满足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1。
高可靠性:2198-H025-ERS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和保护机制,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其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也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性能和长寿命12。
灵活的通信选项:该伺服驱动器支持多种工业通信协议,如EtherNet/IP,便于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集成。这有助于简化系统布线和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活性23。
强大的诊断功能:2198-H025-ERS内置故障诊断和监测功能,可以简化系统维护和调试过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2。
综上所述,2198-H025-ERS伺服驱动器以其高性能、精确控制、高可靠性、灵活的通信选项以及强大的诊断功能,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B罗克韦尔2198伺服驱动器
Allen-Bradley生产的型号为2198-H025-ERS2的Kinetix 5500以太网I/P伺服驱动器兼容两(2)个输入电源电压范围,例如195-264V rms三相和324-528V rms三相,其标称电压水平分别为240VAC和480VAC。该驱动器提供8.0 A的连续输出电流、11.3 A的峰值输出电流、20.0 A的峰值输出电流(rms)和28.3 A的0峰值输出电流,输出功率在195-264V、3相电源电压下为2.4 kW,在324-528V、3相电源电压下为5.1 kW。
该Kinetix驱动器是一个框架2驱动器,物理尺寸为225毫米(8.86英寸)高;宽度为55毫米(2.16英寸),深度为226毫米(8.90英寸)。当安装2198-KITCON-DSL连接器套件时,该变频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50°C(32…122°F ),当安装2198-H2DCK转换器套件以及现有的2090-CPBM7DF电机电源/制动电缆和2090-CFBM7DF电机反馈电缆时,该变频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40°C(32…104°F)。存储该硬盘时,典型的存储温度为-40…+70°C(-40…+158°F)。两种条件下的相对湿度都是5-95%。
2198-H025-ERS工业软件企业形成了以功能为横坐标,以应用行业为纵坐标的交叉式分布格局。横向来看,CAD、ERP等软件的行业属性较弱,更偏通用,易于诞生能横跨多个行业的综合型厂商;纵向来看,工业软件涉及的细分行业众多,行业间技术壁垒较高,因而诞生了众多专注于细分行业的小而美企业,对于该类垂类企业来说,从功能维度纵深发展,形成应用于多个工业场景的产品矩阵是其持续增长的主要路径。
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考验,主要包括:
2198-H025-ERS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厂商仍处于满足个性化需求阶段,难以进行共性需求的提炼,无法形成可移植、可复用的系统性软件,项目的实施周期难以保证,仍需探索平衡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的发展路径。
研发设计类软件存在“卡脖子“现象:研发设计类软件知识较为密集,需要大量的工程设计经验及数据模型来支撑,在缺乏专用研发设计软件的支撑下,新产品、新工艺的设计和开发难以开展。在国内,此类软件仍由国际工业软件垄断。
2198-H025-ERS品牌影响力缺乏:大多数的工业软件企业采用项目型商业模式,“以工程养产品"在行业内较为普遍,工业软件公司逐步发展为工程集成性公司,企业为求以成本完成工程不惜降低产品质量,缺乏主动打磨产品质量的能动性,因而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
综上,工业软件国产化任重道远,仍需企业、政府、资本等多方协同发力。对于企业来说,通过长期项目积淀形成拳头产品扩大用户规模,后以横纵向拓展建立跨行业、多功能的平台生态,是实现国产替代的主要路径。